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建筑学习体验分享

阅读:2067次 添加时间:2016-12-22 编辑: hanyingying

导读: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的总体感受是NUS是一个整体节奏不紧不慢,各方面无短板但也少亮点,稳扎稳打务实主义的一所学校。NUS学长在此分享一下研究生第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 1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校介绍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东亚AACSB认证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 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校介绍

  • 2

    新加坡国立大学课程介绍

    这学期共选了5门课,分别为设计课、理论课、技术课、城市课、人文课,大而全的配置。每一门课都分为讲课(lecture)和辅导(tutorial)两个部分。讲课是普遍意义上的讲堂上大课,而辅导则是小班辅导的性质,会做一些小组的汇报、论文、研讨会等等。虽然课很满,但是每一门课每一部分的进展节奏都是比较容易把控和适应的,不会一下子很多的作业拥挤上来,而是一般一学期每门课1到2个左右的作业,属于慢工出细活的方式。当然全部5门课程加在一起,在期中和期末死线集中的时段还是有些赶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课程介绍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课都是下午的时段,侧面反映出学校温和体贴的教学安排计划。表中LEC为讲课(lecture),TUT则为辅导(tutorial)。只有一门人文课需要期末考试,其他课程都是交设计、论文或汇报的形式。

  • 3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大专业课(Design Studio)

    即建筑系的核心课程“Design Studio”,也就是俗称的“大专业课”。整个学期的绝大部分设计精力都投入到这门课当中了。NUS的建筑是个大系,分为3个轨迹:

    设计(Design), 设计技术与可持续(Desig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DTS)城市设计(Urban Design)(UD)。一共有个120到130人左右,我是在设计(Design)轨迹里面(有80人左右)。建筑硕士我们2015年入学这届有3个中国人,其余大部分来自本土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地,还有部分交换生。学期开始前半个月左右,会有个例行的设计课选票(ballot),就是学生投票选择设计课的课题,然后学院筛选并分配结果。在设计(Design)轨迹下面的课题分成了4大类别:

    社区与住宅(Community & Housing)

    气候与领域(Climate & Territory)

    流动性与城市化(Mobility & Urbanism)

    技术与建构(Techniques & Tectonics)

    8到10个人一个设计课小组,这学期共有9个课题即小组,具体如下:

    8到10个人一个设计课小组,这学期共有9个课题即小组

    通常有两个左右可以到海外实地考察(field trip)的,这学期很幸运的选到了课程5:孟买项目(Mumbai Project),在印度游历考察了十天。另外一个课程3:湿热水汽(Steamy)是去印度尼西亚进行研究考察。这学期技术与建构类别(Techniques & Tectonics)没有出现,不过和设计技术与可持续轨迹(Desig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很相像,偏向于建筑设计的技术及结构应用层面。

    我所在的孟买项目(Mumbai Project)隶属于流动性与城市化(Mobility & Urbanism)类别下,研究侧重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尺度,之前本科一直没接触过这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学习下来还是受益良多。总体看是一个学习城市设计基础阶段很好的一入门课程。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

    交通流动(traffic flow)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建筑形态(architectural morphology)

    城市肌理(urban texture)

    道路密度(roads density)

    精神场所(genius loci)

    这几组关键词是主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基地位于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达拉维(Dharavi),里面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状况和对象,使这个项目非常具有挑战性。

    电脑硬件方面每个专教配有4个戴尔工作站可以使用,外面还有好几个机房。模型车间方面CNC、激光切割、3D打印等设备也都齐全,并有若干不同精度及尺寸的细分机器。就硬件而言,的确没有太多短板,但是模型材料学院下面的小店种类却不够丰富,很多时候需要从外面模型店购买。

    电脑硬件方面1

    电脑硬件方面2

    关于师资方面,大约一半毕业于英美高校。

    包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普林斯顿(Princeton)、剑桥(Cambridge)、哈佛(Harvard)、伯克利(Berkeley)、麻省理工学院(MIT)、代尔夫特理工学院(TUD) 、巴特莱特(Bartlett)、建筑联盟学院(AA)等等。另一半则大多是NUS自家毕业的。此外也不乏一些香港大学(HKU)、东京大学(Tokyo U)、首尔国立大学(SNU)等来自亚洲其他高校的老师。

  • 4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研究方法论(Research Methodology)

    这门课就是教你一套标准的写英文学术论文的方法论,例如:

    假设(Hypothesis)、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等等

    专业的写专题论文(dissertation)的理论。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按照这套架构去发挥。期中先写一个草稿,期末在此基础上再完善最后交一份2500字的提案书。讲课时间很短,就是每节课给你过一个大的方面,普及梳理一下理论知识,而辅导是重头戏,每一次一个小组上去做相应内容的汇报,然后老师会不时提问以及最后总结。我其实之前还是对所谓的理论研究有所偏爱的,但是上完了这门课觉得还是早点搞搞实践吧,研究和设计所走的路数真的是截然不同。

    我写的题目是关于电影建筑学再现(Cinematic Architecture Representation),还算是较有意思的个人感兴趣的方向,就硬着头皮写下去了。这个课程也是为了研究生第二年的一万字专题论文(dissertation)做个铺垫。这个课客观讲的确是内容很充实,知识很丰富,导师人很好。主要是学的东西有所偏向,NUS真的是挺重视建筑理论研究这一方面的。附上文献阅读布置的内容,大家可以粗略感受一下:

     文献阅读布置的内容

    对于很多人或许就有一种咬文嚼字,念了白天到头来还是不太懂的感受。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探讨与研究基础的确立,而此时我们最熟悉的设计思维则变得一无是处了。

  • 5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进阶建筑技术(Advanced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这门课本学期是做一个个摩天大厦的立面,偏重于技术层面。讲课是一个韩国老师来讲,内容涉及到结构、材料、构造等等,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当地学生都不是很喜欢,觉得老师说话无逻辑,假幽默,以至于有一节课只去了一个学生,还是交换生,新加坡的翘课现象也可见一斑。而辅导的导师是从外面的建筑公司请来的立面结构建筑师给我们辅导,更加专业也更有实践经验。要分析给你的这个立面的条件优劣,用指定的材料(我们是ETFE,一种膜材料)去处理相应的问题。

    我们研究材料特性具有透光、可变、轻盈的属性,结合软件做了立面热辐射的分析,然后设计了单元体尝试去控制它的进光量,很简单的逻辑。小组成员中有我们3个中国人还有1个荷兰同学2个韩国同学,都很给力,所以非常愉快、顺利地完成了。最后交了A1的海报并且上台汇报结课,比较轻松而欢乐的课。值得一说的是,在下学期期末左右,这门课会继续布置作业2,即是一个结合下学期的设计课,来完成的一个较为小尺度的个人结构技术设计。完成后才算结束此课程。

  • 6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城市设计的理论及要素(Theory And Elements Of Urban Design)

    这门课口碑特别好,主要是导师人好也厉害,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德国老爷爷。后来了解才知道他是原先代尔夫特理工学院(TUD)建筑学院的院长。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论文我们学生发声说,能不能缩减字数从5000到3000字呢。他上课末开了个讨论会,认为3000很难表达出充分的观点,最后以4000为准,这种民主的做法很难得。

    讲的课可以非常好地让你入门城市设计这个领域,把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从古至今逐渐地给贯通了一遍。每节课的最后,常常有很多的具体案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其中讲了北京大栅栏、天津生态城、深圳大芬等许多中国的例子,还特别喜欢李晓东提了好几次桥上书屋,很接国内气。